您的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详细内容

智慧赋能课堂,中外融合创新︱2025年江苏中小学教师引智培训项目首批计划顺利实施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 字体:

2025年4月至8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承办的中小学教师引智培训项目在江苏国际教育交流学术中心顺利开展。来自常州、盐城、南通等12个地区及入选“雏雁培育项目”的1231名一线英语教师参与培训。

开班仪式

引智培训课程由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执教,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特点,围绕课堂管理、环节设计、教学策略等核心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题教学。外教不仅展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通过案例分析和头脑风暴等形式,与参训教师深度交流、互相学习,全方位提升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在外教老师的课堂上,我和小组同伴围坐讨论、积极互动,我感受到了老师和组员们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英语对我的接纳。在互动中,我不知不觉地全身心投入课堂,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真谛。”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教师周丽蓉深有感触。连云港市徐山中学教师张明明也表示:“培训过后,我会更精心地备课,设计更多元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文化元素与实践任务融入教学中,让我的课堂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深度。”

外教授课(左右滑动查看)

本次培训首次推出了“AI+教育”融合培训模块,开设STEM与人工智能实践课程,助力教师掌握AI辅助课堂教学的前沿技能。“人工智能驱动的作业批改、个性化学习材料生成等理念,彻底重塑了我对英语课堂技术融合的认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邵艳红在培训后这样感慨。

除外教授课、小组研讨、教学展示等多元形式外,本次引智培训还联合南京市鼓楼区多所中小学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成为培训的一大亮点。中外教师就同一主题展开教学设计与实践,参训教师在对比中深入感知中西方课堂的差异与互补,推动中外教育理念深度碰撞与融合,极大启发了教学创新思维。

海安角斜小学教师曾于凡分享道:“我们的课堂可以更有趣味性,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孙兴旺认为:“同课异构不仅拓宽了我们在跨文化交流领域的视野,更完美展现了不同教学思路如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参训教师和外教一同前往鼓楼区多所中小学进行“同课异构”,外籍教师Gil评价道:“访问这些学校是非常不错的体验。课堂观摩、师生互动和校园氛围让我直观地看到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的运行方式,也为我今后的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启发。”外籍教师Amanda感叹道:“进入学校,我切实感受到两国教育在方法与内容上的差异,我认识到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在差异中发现了共同追求,这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立体且全面的理解。”

同课异构(左右滑动查看)

培训还特别设置心理学专题讲座,全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发教师深度思考与共鸣。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党委书记周红、心理学院副院长王云强等资深心理学专家,结合真实案例与调研数据,为参训教师解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传授应对心理问题的实用技巧。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李林听后感慨:“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一位有温度的‘唠叨者’,用充满关爱和鼓励的话语,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深深的爱和无尽的力量。”

心理专题讲座

培训期间,参训教师赴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园开展现场学习。在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何文秋的动情讲述中,大家深刻体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在师德教育馆中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初心。

“先生的赤子情怀和创造性的教育思想体系,以及他为平民教育鞠躬尽瘁的伟大实践,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强烈的心灵震撼。”一位来自连云港的教师表示。南通如皋实验小学教师冯媛也说道:“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当以陶行知先生为炬,以‘知行合一’践教育真义,以‘爱满天下’育时代真人——这既是对行知园里那尊铜像的承诺,更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庄严回答。”

师德教育馆现场教学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引智培训获得参训教师高度评价。淮安市仇桥中心小学教师戴庆红收获颇丰,她评价道:“培训期间我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教学策略,更获得了全新的启发。从课堂管理技巧到跨文化意识培养,培训中分享的各类理念,必将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注入新的活力。”昆山市娄江实验小学教师付丽表示:“返程归校后,我们将带着这份重燃的热情,把所学所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愿我们都能成为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种,成为让语言焕发生机的故事讲述者,成为兼顾传统与创新的教育实践者。”

结营仪式(左右滑动查看)

下一步,江苏中小学教师引智培训项目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融入前沿教育理念与技术,努力培养更多有温度、有视野、有创新力的优秀教师。

【打印正文】
分享到:
×

访客通道(项目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