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详细内容

王成斌副厅长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7-08-01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28日,以“十年教育同携手 一带一路谱新篇”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东盟10国教育部高官,中国教育部和外交部、14个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中外嘉宾逾2000人参加开幕式并出席后续系列活动。

王成斌副厅长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周开幕式、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启动仪式暨产教融合论坛,并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机遇与展望”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苏教国际主任贺兴初、厅国际处副调研员郑兴陪同参加活动。

王成斌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江苏省与东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成果,并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设性的务实建议。王成斌指出,江苏高等职业教育集约化、组织化和国际合作交流参与度高,江苏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合作交流平台搭建工作不断深入。近几年,江苏先后分别与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缅甸教育部、印尼教育部等签署合作协议,举办了“江苏—东盟职业教育校长峰会” ,承办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对话会”,开展“江苏—东盟高中校长对话”、“东盟青年使者江苏行”等活动,与印尼、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国高职院校互访频繁、交流深入、成果丰硕。二是来苏留学和培训的师生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东盟十国赴我省留学生共计5674人,比2014年增长45.56%。江苏高职为东盟国家提供师资培训也正快速开展。江苏还加大对东盟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的投放,专设“茉莉花东盟国家奖学金”,每年300万元。三是江苏省高职院校服务中资企业海外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江苏高职院校主动“走出去”办学,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海外办学,为企业培养既满足企业需求又熟悉目标国市场的本土化人才。王成斌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和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多方联动,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机制。联盟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行动以及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广泛建立职业院校间的交流联系网络,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引领作用和企业需求导向作用,以促进平等对话、资源共享,在教(科)研合作、学生交换、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入开展交流合作。二是服务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联盟院校要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创设具有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推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国际化进程、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开展学生的交流互换项目,培养适应各国需求的具备国际能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加强互动,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国际人文交流与人才流动。要依托联盟充分发挥联盟院校的主动性和联动性,增加学生交流、加强师资交流和培训、定期开展双边活动,开展全方位的人才流动。

2016年,省教育厅曾在承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对话会”时率先发出成立“中国-东盟职业院校合作联盟”的倡议。此次,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我省12所高职院校参加论坛,其中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联盟成员。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是中国—东盟职教合作的一次“大牵手、大融合”,未来将在师资流动、访学与培训、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中国—东盟区域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力,打造更广阔的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501725829397785.jpg

王成斌副厅长在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启动仪式暨产教融合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1501725875607178.jpg

苏教国际主任贺兴初陪同参加活动并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加多特合影

1501725896137236.jpg

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启动仪式现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